阅读历史 |

第130章 筹备办丧事(2 / 3)

加入书签

女的就到秋荻家的菜园里割菜,而后洗菜,准备泡黄豆,磨豆腐之类的,做轻一点的活。

院子里,秋荻的两个徒弟,在同村人的帮助下,已经连夜给秋荻做好了棺材。

他们的木工手艺是秋荻亲手传授的,想到这个既是叔叔,又是师傅的人就这样走了,两个徒弟也很悲痛,曾经的谆谆教诲,熟悉的音容笑貌,再也没有机会聆听和学习了。

给秋荻做这副棺材,他们做得非常的认真、仔细,用尽了平身所学,争取做到毫无瑕疵。

看着做好的棺材,秋荻的大徒弟不无遗憾的轻声说道:

“可惜没有好的木材,不然一定能做得更好,而且时间也太紧急了一些,要是时间宽裕,就可以给师父的寿木上雕上更好的图案。”

由于时间紧迫,他只在棺材的头上刻上了一个“寿”字,仔细看了看,觉得还算满意,已经是自己的最好水平了,但是感觉与秋荻刻的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
秋荻的二徒弟却小声回答道:

“师父哪会在乎这个,我们尽力了就好。”

忙了一整晚的两人,虽然感觉很疲倦,但他们还是强打起精神,小心翼翼的在给棺材刷上黑色的油漆。

云归远搭建完灵棚后,就信步走了过来,和自己的两个师兄闲聊起来,说到师父身前的种种,正在刷油漆的大徒弟不由感叹道:

“以前师父带着我们做木工的时候,我们心里多少有些埋怨师父太严格,太挑剔了,哪怕出现一个很细微的小瑕疵,他都会让我们不断的完善,现在想想,做木匠,注重的就是细节,这样要求我们,那也是为我们好啊!”

云归远点头道:

“严师出高徒,师父严格一些,就是希望你们能做得更好,相对来说,师父对我则宽松了不少。”

这时,秋荻的二徒弟接口道:

“师父对你没那么严格,那是因为你有天赋,学得又快又好,他很满意,就很少责骂你了。”

“说起来,其实我们从师父这里学到的,不仅仅是木工技术,在他的言传身教中,我们多少也能学到了一些他为人处世的学问,虽然不及他的万一,却也令我们受益匪浅了呢!”

“记得师父曾经说过,无论学什么技术,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学会做人,想想这些年来,我们独立去干之后,才深刻的体会到,这句话真的太有道理了,有些人之所以请你,不一定是因为你技术多好,更重要的还是认可你的德行,认为你值得信赖。”

就在这时,已经得到消息的一帮道师先生已经结伴而来,他们都是秋荻的同门师兄弟,秋荻身体好的时候,他们经常一起去别人家办丧事超度亡灵,大家都像亲兄弟一样的相处。

忽闻秋荻竟然已经走了,一个个都感到非常意外,无比悲伤,他们匆匆的收拾好做法事需要的用具,就过来了。

刚走进秋荻家的院子,就看到秋荻家房子的各个门框上,还贴着喜庆的大红对联,几人这才想起来,秋荻家不久前刚办过订婚喜宴,这些对联还是秋荻带病亲手写的,他左半身瘫痪,右手是能活动的,那端正大方的正楷字,正是秋荻一贯的笔迹。

看着这熟悉的字,几人又是一阵的悲痛。

秋荻生病之后,就是云归远代替他跟着这些人一起做事,自然也是很熟悉的,云归远迎上前去,接过工具箱,带着他们走进家门,一行人先到堂屋,向这个一起共事多年的老朋友和好兄弟告别。

吃过午饭后,云归远就跟着几个道师先生摆开桌子,拿出笔墨纸张,就开始书写法事上所需要的牌位、悼词、挽联之类的,忙碌起来了。

帮忙的人也烧好了水,将秋荻家本来留着过年再杀的猪也杀了,毕竟办丧事需要不少的肉。

忙碌到下午,秋荻家里里外外都按照办丧事的规矩布置好了,喜庆的对联已经换成了用白纸书写的挽联,很是肃穆,且满怀哀伤。

大门头上,是用秋荻常用的楷书书写的四个大字——“哀哀我父”,给人沉重而伤怀的感觉。

而大门两边则是一副长联——

“明月不长圆,过了中秋终是缺;高风安可仰,如何一别再难逢?”

大门两侧的窗户边上,则是两副七字联,左边窗户写的是——

“想见音容空有泪;欲寻教悔杳无声。”

右边窗户写的是——

“悲声难挽流云住;哭音相随野鹤飞。”

堂屋两边耳房的门框上,也有两副对联,左边一副是——

“鹤驾已随云影杳,鹃声犹带月光寒。”

右边一副是——

“朗月清风怀旧宇,残山剩水读遗诗。”

而厢房的门框上,则是一副五字联——

“高风传乡里,亮节昭后人。”

大门口的灵棚上,挂着一个大大的“奠”字,更是增添了几分凄清和悲伤的气氛。

到了晚上,虽然棺材的油漆还没有干,但道师先生还是要求将秋荻的遗体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