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33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建立横跨三洲的帝国,席卷天下大势,剑指蒙古,这是第三步。

如今,计划已成,不可扭转。

许多国家早已迫于经济压力和蒙元断交,没办法,新宋直接对他们卡脖子,他们也是要吃饭的。

前往东方游历多年、深受忽必烈信任的马可波罗,一归来就遭遇了软禁,游记通通不允许发行。

别惹新宋,除非你不要命了!

四大汗国也被剪除了其中两个,剩下的两个还是跟忽必烈有仇,是刻意留下对付其的刀。

……

“延平王十年布局,苦心孤诣,终成今日之洪流大势,请受我一樽酒。”

文天祥肃然举杯,郑成功并不推辞,端起一饮而尽。

从数十日之前,就有来自西方的宾客陆陆续续地来到黄金海岸,而今天,就是国王领袖会议正式开始的日期。

来自拜占庭、西西里、卡斯蒂利亚、金雀花、奥斯曼土耳其、埃及等众多地方的领袖们,都济济一堂,等待着新宋的延平王发言。

郑成功着红衣,玄玉冠,独立高台之上,耀目得仿佛九霄炽灼的烈日,让人未敢直视。

“今日请诸君来此赴会,只有一个目的——”

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压迫意味,使得满座的汉人、黑人、白人、土著人,皆骇然变色。

一时间,熙熙攘攘的宫殿中,竟是阒寂无声,针落可闻。

郑成功神色冷峻,视线缓缓扫过全场,一字一句道:

“本王于此,邀天下万邦,共击蒙古。”

【作者有话说】

延平王:读作邀请,写作(逼迫)

此言一出, 恰如一道惊雷凭空炸响。

蒙元的残暴与战斗力之强,早已深入人心,完全让人提不起战意。

从前, 蒙古大军的铁蹄一路西进,踏破多瑙河畔,匈牙利、波兰等若干个国家授首就命。

然而, 新宋帝国近年来的崛起更是势不可挡。

现在不仅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人家牢牢把持, 就连自己也在新宋的国境京城之中,这时候, 倘若说一个“不”字, 一定会死的吧?

可是共击蒙古,同样也是一死啊。

新宋有先进的装备和武器, 他们可没有,怎么打得过蒙古铁骑!

真的好难啊,你们神仙打架,殃及到我干什么!

一时间,在场的众位国王领袖, 都噤若寒蝉, 谁也不敢轻易表态。

郑成功审视全场,将所有人的神情变幻都一一收入眼底, 又道:“「击」这个字, 可以作很多种解释。”

“率领大军正面进攻,与蒙元交战,是为「击」;旁侧敲击地进行敲打,同样也是「击」……”

他当然不会认为, 将眼前的所有国王领袖都威胁一番, 这些国家就会纷纷追随新宋, 起兵抗元了。

这不现实。

国王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国家的至高元首,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,任意妄为。

即便他们迫于新宋的压迫,为了保命,进行抗元,最后要么是出工不出力,要么就被自己国内的反对党搞掉,事态彻底崩盘。

唯有进行双赢的部署,才能利用好这些力量,裹挟天下之大势,铸成一柄灭元之利剑。

忽听一道清脆如兰的女声问道:“听延平王的意思,是准备与我们进行不同的合作?”

她的言辞十分巧妙,虽然说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现在大家只有洗干净脖子,等待被新宋安排的份,但名义上还是得说成“合作”,面子不能丢啊。

郑成功望了一眼,发现提问者是纳瓦拉女王,香槟女伯爵胡安娜一世。

这位女王天资聪颖,作风勇敢,相当锐意进取,瓦拉纳作为一个小国,四面皆敌居然还不覆灭,可以说多赖她的功劳。

新宋之前的银行业务,赞助了胡安娜一世在瓦拉纳开设学院,并且送了一批老师去教授汉学。

本次国王会议,绝大多数人身边都配备了翻译,唯有胡安娜一世因为学院经营,自己就熟练掌握了汉文,谈吐言辞,相当流利从容。

郑成功对她微微颔首:“胡安娜陛下所言甚是,众位请看——”

他对这些国家的战略部署,有一个极为朴素的标准,那就是……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有人的出人。

一张张写着讯息的纸条,迅速传到了对应的各位领袖们身前,上面赫然写着:

“爱德华一世,你也不想新宋的武器送到苏格兰人民手中,大搞起义吧?放心,新宋不打算让你做什么,只需要派出你的重铠骑士军远征,驻扎在阿拉伯海一带,镇压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的余孽。”

“奥斯曼陛下,你能摆脱罗姆苏丹国独立建国,全都靠新宋帮你出武器、出钱粮,没有新宋,哪来你今日的帝国?让你带着三万突厥骑兵一路往东,正面对战西北的蒙古主力,这个要求不过分吧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